• 繁體版 | English

    三峽三〇,我們致敬什么

    ——寫在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成立30周年之際

      

      山河為證、歲月為名,我們即將迎來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成立30周年。

      30年,在歲月的長河里是如此微渺,但對一家企業而言,足以跨越山海、行程萬里,創造定格時代的精彩華章,凝練歷久彌新的精神力量。

      出發之時,三峽集團肩負中華民族苦等百年的治水夢想,扎根長江全面負責三峽工程建設,開啟篳路藍縷的圓夢之旅;而立之際,三峽集團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水電開發運營企業和中國領先的清潔能源集團,正錨定世界一流的目標奮勇向前。

      三十而礪,伴水而生的我們,在踏浪前行中茁壯成長,把火熱堅毅的青春年華獻給江河山川;三十而立,勇立潮頭的我們,迎著機遇挑戰與共和國同行,自信從容回應時代期盼;三十而力,初心不改的我們,懷揣再次出發的勇氣,全力奔向美好未來。

      知所從來,思所將往,方明所去。

      今天,我們以致敬之名,重新認識三峽……

      三峽三〇 致敬年華

      時代是出卷人,也選擇答卷人。

      1992年的中國,東方風來滿眼春。在改革開放不進則退的重要關頭,中國以“發展就是硬道理”的歷史性判斷,堅定選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3年9月27日,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正式掛牌成立,開啟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國家大型工程建設投石問路的先河,為三峽工程高效率建設、科學化管理、市場化運營蹚出了路子,為現代企業制度保障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運營提供了案例,為公共事業發展更好融入市場經濟探尋了路徑。

      這顆始于長江三峽的報國赤心,先后見證一座座大國重器拔地而起、連珠成串,筑就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賡續國之重器的責任擔當,向世界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前景,也成就了今天“中國三峽”的響亮名字。

      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開始施行。面對“改善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的時代號召,三峽開發總公司積極響應,同年開工建設第一個新能源項目——浙江慈溪風電場,從此一路追風逐日、挺進深海,用綠色電能點亮萬家燈火。

      進入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首次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戰略地位之重要前所未有。中國,要“美美地”步入現代化!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點將三峽集團“要發揮好應有作用,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建設”,三峽人聞令而動,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事業中挑起骨干主力的重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三峽注腳在美麗長江畫卷一一落筆。

      歲月如歌,我們致敬共和國的年華,亦是致敬時代的饋贈。我們心懷“國之大者”、順應時代之變,與國同行、為國擔當,從三峽走向長江、從長江走向海洋、從中國走向世界。

      人民歲月,不負時代芳華;三峽歲月,不負人民所盼。

      三峽人回答人民對江河安瀾的呼喚,構筑376億立方米的長江防洪屏障,支撐全球內河運輸最繁忙的通航水道,每年提供綠色電能超3000億千瓦時……鑄安瀾之壩,通黃金之途,賦綠色之能,一座座大國重器,見證以民為本、為民而立的赤子情懷。

      三峽人回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三峽庫區到西北邊陲,從金沙江畔到黑山白水,亮堂堂的房屋、沉甸甸的果實、紅撲撲的笑臉,見證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時代命題下的央企擔當。

      三峽人回答人民對綠水青山的期盼,化自然之力為澎湃綠電,賦能綠色生活;化黑水泥污為碧波蕩漾,護航綠色生活;發揮清潔能源行業引領優勢,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見證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的時代變遷。

      上善若水,我們致敬人民的年華,亦致敬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不懈追求。我們堅信,人民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依托、最強大的底氣。

      時光易逝,三峽人終會老去;傳承不滅,三峽人永遠年輕。

      他們之中,有用一生寫好“守”字的鄭守仁,有愛三峽勝過愛自己的王家柱,有演繹“超燃”精神的張超然,有人稱“灌漿王”的全國勞動模范王克祥,有“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楊寧……提起這些熟悉的名字,三峽人的奮斗群像已清晰可見。

      這是接力奮斗的一群人。他們從夢圓三峽到逐浪金沙,接力創造世界水電的奇跡;他們從水電報國到不負風光,接力點亮千家萬戶的燈火;他們從開發長江到保護長江,接力守護綠水青山的家園。

      這是無私奉獻的一群人。他們把青春獻給江河,把汗水獻給山川,祖國需要三峽去哪里,三峽人就奮斗在哪里。無論是深山峽谷還是汪洋大海,無論是祖國的錦繡山河還是世界的遼闊舞臺,總是不乏三峽人堅守的背影。

      這是團結協作的一群人。他們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懷和“乘眾人之智,則無不任也”的氣魄,于內他們傳承不變的精神火炬,于外他們共享發展的機遇成果。

      薪火永燃,我們致敬三峽人的年華,致敬開拓者的白發和接力者的青絲,亦致敬三峽人始終未變的傳承。“為我中華、志建三峽”,是老一輩三峽人跋山涉水的真實寫照,也是新一代三峽人接續奮斗的無悔誓言。

      三峽三〇 致敬求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從屈原故里、三峽故地出發,三峽人溯民族精神之源流、尋與時俱進之方法,走出一條當代求索之路。

      做好一件事不難,難的是堅持把一件事做好。清潔能源是一篇大文章,三峽人寫了三十年。

      從70萬千瓦到80萬千瓦再到100萬千瓦,不斷刷新水電機組單機容量的世界紀錄;開高拱壩智能化建造之先河,打造出世界上“最聰明”的大壩;建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書寫人類江河治理的全新篇章……今天的三峽集團已經自信地立于世界水電群峰之巔。

      在“一帶一路”沿線,與國內同行攜手同行,協力構筑世界水電未來的中國力量;在水電大國巴西,與當地團隊互學互鑒,推動技術改造與可持續發展,讓老機組煥發新活力;在亞洲、在非洲,建起一座座當地人民心目中的“三峽工程”……今天的三峽集團正以三峽技術、三峽方案服務全球、造福人類。

      我們致敬科技謀新者的不懈求索,亦致敬他們勇攀高峰的堅持和精益求精的執著。今天的三峽人,正以科技自立自強的底氣志氣,鍛造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勇氣能力。

      敢蹚別人沒走過的路,敢拓前人沒墾過的荒,才能開辟新的空間。在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三峽人從未停止探索的步伐。

      “用過去的老辦法,全部由國家投資來上三峽工程是不行的。”改革開放的萬丈潮頭,催生了三峽開發總公司的誕生,開啟以市場化方式推進公共事業發展的探索之路。首創以業主負責制、招標投標制等為核心的三峽工程“四制”,不斷吸收世界先進經驗并推動水電站管理精益求精,形成了三峽模式、三峽標準。

      從1996年發行國內首支企業債券,到流域梯級電站資產證券化,三峽集團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探尋大型水電站融資新模式;從EPC、BOOT,到投資并購與綠地建設雙輪驅動,三峽集團堅持合作共享,不斷摸索國際業務新模式;從“廠網湖一體”到“五水共治”,從PPP項目到“按效付費”,三峽集團堅持系統思維,不斷探索長江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模式……

      我們致敬改革謀變者的不懈求索,亦致敬他們革故鼎新的勇氣和把握主動的從容。今天的三峽人,正以“又日新”的堅定步伐,書寫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改革創新不是閉門造車,需要各類市場主體共同探索產業鏈融通發展的“中國方案”。以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為己任,三峽人在央企鑄鏈的時代課題中不斷挑戰自我。

      2008年,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項目正式開工,自此三峽集團引領中國海上風電走上跨越式發展之路。從灘涂、潮間帶、近海到深遠海,三峽集團以創新推動海上風電產業不斷升級;從一葉“扁舟”到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場,三峽集團持續推動海上風電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集技術研發、設備制造、檢測認證等為一體,三峽集團建成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不斷壯大海上風電產業集群。今天的三峽集團,海上風電裝機規模位居全國第一、全球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風電引領者。

      步入現代能源體系建設的新階段,三峽集團率先開啟大型光伏項目平價上網時代,實現海上風電機組從8兆瓦到10兆瓦、13兆瓦和16兆瓦的全球領跑,加快建設全球最大“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項目、全球最大規模“沙戈荒”風電光伏基地、全球首個“雙塔一機”風光熱儲一體化項目……三峽集團聚焦新能源產業升級,以科技創新持續賦能新型能源體系建設。

      我們致敬產業圖強者的不懈求索,亦致敬他們堅守初心的定力和勇擔使命的魄力。今天的三峽人,勇挑重擔、敢打頭陣,正為打造更具創新力、更安全可靠的綠色低碳產業鏈供應鏈開拓前進。

      三峽三〇 致敬自然

      自然是生命之母,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深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三峽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三十年來始終向綠而行。

      人不負江河,江河定不負人。

      “建好一座電站,帶動一方經濟,改善一片環境,造福一批移民”是三峽人的治水初心,如今梯級水庫碧波萬頃、綠色江岸躍動生靈、黃金水道井然通達……長江用盎然生機見證了三峽人的“真心”;

      城鎮污水處理規模達428萬立方米/天,建設運營管網長度超2萬公里,“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日趨成熟,“發揮好應有作用”的答卷正接受著時間的檢驗;

      全球最大純電動游輪——“長江三峽1”號揚帆啟航,“電化長江”“氫化長江”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探索之路充滿希望。

      與綠色江河同行,我們致敬水潤萬物的博大胸懷,亦致敬守護一江碧水的始終如一。我們不忘本源,以水為題,寫就三峽與水的綠色情緣。

      想要贏得未來,就要贏得自然的青睞。

      長江之上,一滴水發六次電,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超90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超2.4億噸,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名副其實;

      八方之闊,一臺臺風電機組振翅欲飛,一片片光伏板鋪就 “藍海”,一座座抽水蓄能電站“蓄”勢待發……行行“三峽足跡”,印證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初心;

      城市之中,污水變直飲,污泥生沼氣,沼渣化沃土,低碳環保的設想正在變為現實;國內首個大型綠色零碳大數據中心賦能城市治理,每毫秒運算10億次的“神算子”正服務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與美麗中國同行,我們致敬綠水青山的美麗畫卷,亦致敬“3060”雙碳目標的光明前景。我們爭當“碳”路先鋒,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貢獻三峽之力。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

      2021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的講話不斷在“地球村”里回響,“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植物界大熊貓”珙桐愜意地舒展著枝葉,三峽庫區特有珍稀瀕危植物荷葉鐵線蕨迎著輕風歡快起舞……累計繁育苗木24萬余株,遷地保護珍稀植物1392種,這是一份“山青花欲燃” 之美的守護。

      珍稀特有魚類物種保護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一群群古老精靈被送歸長江,累計放流數量超2100萬尾,這是一份“魚戲蓮葉間”之趣的守護。

      破解“金貽貝基因”,維護生態系統平衡;挽救安第斯山野生蘭花,精心呵護后“放生”大自然;兩位“魚博士”跨越萬里對話魚類保護,相約實現未來更大的目標……這是一份“美人之美 美美與共”之大的守護。

      與藍色星球同行,我們致敬相生相伴的萬物生靈,亦致敬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莊嚴約定。我們是自然之子,亦守護著自然孕育萬物生生不息的蓬勃生機。

      三峽三〇 致敬未來

      未來是什么顏色的?

      “未來是充滿無限可能的,因此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未來的顏色。比如,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未來應該是綠色的,因為綠色代表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這是人工智能(AI)給出的回答。

      “綠色”答案的背后,是日益精進的人工智能,還有巨大算力需要的巨大能耗。據研究表明,訓練單個AI模型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可能相當于5輛汽車整個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基于化石能源發展數字技術,必然將大大增加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這顯然不可持續。

      面向未來,數字化浪潮帶來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可阻擋;地球只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成敗決定了人類未來的前途命運。兩者交互將怎樣影響人類文明的方向和前途?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給出了答案。

      什么樣的企業是世界一流?

      管理學大師吉姆·柯林斯在調查了1435家大企業之后發現:在從優秀公司到偉大公司的轉變過程中,根本沒有什么“神奇時刻”,成功的唯一道路就是清晰的思路、堅定的行動,是長期堅持的戰略定力。

      做優質綠色產品的提供者,是三峽人三十年目標堅定、接續奮斗之“果”,更是新時代順勢而為、主動作為之“勢”。站在30年的高點瞻望未來,只要我們堅持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行,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就一定能在成就偉大事業中成就世界一流。

      致敬未來,就要以一流的綠色技術引領未來。綠色+科技,從來都是三峽人的命根子。無論是特高拱壩智能建造,還是巨型水庫群聯合智慧調度,抑或是城市涉水設施全業態智慧調控……這些三峽名片,哪一個不是靠綠色低碳技術與數字化技術的融合得來?目前,全球清潔能源成本仍然較高,實現碳中和目標,必然要有更廣泛的技術推廣應用。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抓住創新,便抓住了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唯有把握大勢、迎難而上,瞄準節能減排技術前沿,引領綠色低碳發展方向,才能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讓最廣大人民享受到構建數字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福祉。

      致敬未來,就要以一流的綠色產業賦能未來。翻看中國新型儲能產業半年報,一個關鍵數據引人關注——2023年1-6月,新投運裝機規模約863萬千瓦/1772萬千瓦時,相當于此前歷年累計裝機規模總和,彰顯中國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信心與決心。“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三峽集團靠綠色產業起家,更要靠綠色產業走向未來。歷史機遇近在眼前,三峽人不能錯過也不應錯過。我們必須深刻洞察、精準把握全球綠色產業發展與競爭的新特點、新趨勢、新格局,以更多獨門絕技鍛造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致敬未來,就要以一流的綠色方案服務未來。“我國人均能源資源稟賦嚴重不足,加快發展面臨更多的能源資源和環境約束,這決定了我國不可能走西方現代化的老路”……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三峽方案,我們既要考慮人口基數這個基本國情,在能源安全、資源安全、產業安全等方面發揮兜底托底作用,提升國家戰略安全保障能力; 還要把握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保障清潔可靠的綠色電能,打造綠水青山的綠色生態,提供更為全面系統、更具比較優勢的綠色發展整體服務方案。

      我們致敬未來,致敬無限可能的綠色,致敬強國建設的偉業,更致敬民族復興的宏圖。“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而立之年的三峽,將以對中國式現代化滿懷的豪情、百倍的信心,向著下一個精彩的30年進發!(齊飛 齊志 石正言)

    發布日期:2023年09月24日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