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English

    管網建運貴在久久為功

      

      “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推動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廠網一體化’”“加大污水管網排查力度,推動老舊管網修復更新”……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4個部委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針對健全污水收集處理提出多項具體要求。

      走進居民小家庭,風格各異的裝修家居彰顯著居住者的喜好品味,但隱藏在地下墻里的各類管線卻是影響生活品質的重要設施,喝什么水,呼吸什么空氣,是安全衛生舒適的基本保障。走進城市大家庭,高樓大廈、闊路高橋彰顯著城市現代化的生機活力,而幫助城市有效運轉、支撐人民美好生活的,同樣少不了那些看不見的重要工程——城市管網。

      《中國水資源公報》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人均生活用水量為176升/天,人均污水排放量約為140升/天(污水量=用水量*排放系數),水在千家萬戶的“一進一出”,考驗的是管網的運輸能力。看似不起眼的管網,一頭連著人間煙火,一頭連著綠色生態,是城市肌體循環代謝的靜脈血管,也是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根據《指導意見》,“十四五”期間,我國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目標之一是“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000萬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網8萬公里”。《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在“十四五”第一年,全國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500萬立方米/日,新增污水收集管網3.37萬公里,其中,長江經濟帶新增污水處理能力750萬立方米/日,新增污水收集管網1.67萬公里。單從建設增量上看,全國城市污水收集和處理能力提升較快,但要建立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單靠基礎設施建設是不夠的,更要在持續精益運維、提高運行效率上久久為功。

      “良芯”要用良心建。花一兩年時間建設好的管網,未來要“服役”數十年之久,過硬的質量是管網高效運行的基礎保障。古人建長城,每塊磚上要留下人名,目的就是為了確保質量和追究責任。管網長埋于地下,優良缺損、結構劣變難以透視,被喻為“良心工程”,建設主體應當把好“管材質量、施工質量和檢測質量”三大關,才能最大程度解決管網的結構性、功能性缺陷,發揮管網集污排污作用。另外,還要圍繞排水管道系統效能提升開展技術攻關,在排水管道精準檢測和高效非開挖修復、裝備研發及智慧管控方面總結提煉成果經驗,形成城鎮排水系統效能提升關鍵技術。

      地下“生命線”要系統維護。廠網河湖岸是一個有機整體,城市水務涉及供排雨廢循等方方面面,水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應充分應用現代化信息化技術,系統性全局性開展管網運營維護,要強化各個涉水要素的信息收集、共享、分析、評估及預警,將各環節的城市水資源納入統一監管和調度,逐步建立完善環境基礎設施智能管理體系,提升水的資源化利用水平,系統解決水污染、城市內澇等問題。這方面,安徽省六安市已初嘗“甜頭”,2021年,六安市引入“城市智慧水管家”運營,將城區管網、廠站、泵站、河湖等所有涉水設施交由一個“管家”來統籌調度。近3年來,六安城區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從44.8%提升至69.72%;污水處理能力從18.5萬噸/日提升至41.5萬噸/日;14條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并通過住建部復核銷號,22個積澇點完成整治。六安市委書記葉露中評價說:“城區污水集中收集量大幅上升、污水處理能力顯著增強、河道水體水質明顯提升、積澇點整治效果凸顯,‘水管家’助推了六安綠色振興趕超發展。”

      價格機制是城鎮污水處理的“牛鼻子”。在我國,排水管網的建設和運維依靠國家財政,而管網需要長期投入,僅靠財政投入難以持續。因此,環境基礎設施要盤活升級,必須借助市場力量,必須遵守市場規律。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與價格研究所研究員劉樹杰認為:“管網問題是我國污水治理的‘卡脖子’環節,解決‘管網’欠賬問題須靠價格機制。”《指導意見》也針對健全價格收費制度要求“積極推行差別化排污收費,建立收費動態調整機制,確保環境基礎設施可持續運營”“有序推進建制鎮生活污水處理收費”。目前,湖北宜昌正在加緊推行污水治理“按效付費”機制改革,這是一項有力的探索,只有確保管網投資渠道暢通,才能實現管網可持續建設,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齊飛)

    發布日期:2023年06月13日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