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English

    百舸爭流三峽行 萬里長江涌綠潮

      本網訊(毛慶)萬里長江,奔流不息。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6397公里的浩蕩江水澤被南北兩岸。

      一江清水,綠潮奔涌。跨越11省市的“保護接力”綿延萬里,延續古老母親河的新發展傳奇。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明確要求,“三峽集團要發揮好應有作用,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建設。”

      五年來,從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到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三峽集團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始終堅持科學治水理念,全面深入拓展共抓格局,持續探索實踐新模式新機制,助力長江流域踏上綠色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思想領航 描繪生態文明之路

      長江經濟帶覆蓋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是中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然而,流域內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也給長江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水土流失、河湖退化、水質污染……長江經濟帶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在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大棋盤中,共抓長江大保護的時代考卷,擺在了中國面前。

      為讓一江清水綿延后世、惠澤千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歷史和全局的高度,將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而三峽集團也在其中被賦予新的使命與責任。

      2016年1月5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2018年4月26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指出“三峽集團要發揮好應有作用,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建設”。這是三峽集團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的重要里程碑。

      2018年4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三峽集團新的戰略發展定位文件,明確三峽集團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發揮基礎保障作用、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干主力作用。

      2018年7月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支持三峽集團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干主力作用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三峽集團參與共抓大保護的指導思想、節點目標、重要任務以及保障措施等。

      2019年11月27日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北京召開專題會,再次高度肯定三峽集團2019年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取得的成效。

      2020年11月14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5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沿江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

      從明確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到重點闡述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五個關系”,再到賦予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的新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把方向、繪藍圖,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美麗長江建設提供了強大理論指引、根本遵循和實踐動力。

      
    攝影:胡九思

      今天,生于三峽、興于長江的三峽集團牢記“國之大者”,將水電行業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管理經驗,持續探索應用于長江大保護中,致力于讓城市治水邁向了更加廣闊的應用空間。

      截至2022年底,三峽集團已累計完成投資近950億元,投運污水處理能力達到426萬立方米每天,投運管網長度達到1.8萬公里,落地項目黑臭水體治理完成32處,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高質量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

      五年來,三峽集團牢記囑托,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推長辦的統籌協調和相關部委的指導下,與長江經濟帶11省市全面合作,在共同開展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和岸線治理的過程中,著力抒寫新時代共抓長江大保護的奮斗篇章。

      “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努力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干主力作用、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三峽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雷鳴山表示。

      探索模式 展現三峽使命擔當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實踐證明,要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大保護高質量發展,必須在治理模式、方案和價值觀念上進行創新。

      但治水千頭萬緒,從哪兒抓起?

      “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防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習近平總書記為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把脈領航。

      “治水有章可循,努力讓長江大保護實現破局,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三峽集團所屬長江環保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殿常說。

      2018年起,三峽集團積極履行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的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干主力作用的新使命新任務,奮力實施清潔能源和長江生態環保“兩翼齊飛”。

      2019年8月8日,安徽省六安市政府與長江環保集團簽署共抓長江大保護推進綠色新發展合作框架協議,三峽集團參與推動六安長江大保護工作全面啟動。

      
    ▲安徽六安蘇大堰濕地公園  攝影:胡九思

      依水而生、依水而興的六安不僅有國家級調蓄洪生態功能保護區,更是“長江-巢湖”流域水系的重要源頭之一,在長江生態保護中區位意義重大。如何確保提質增效,實現水環境的長期穩定達標和持續改善,成為擺在三峽集團面前的現實難題。

      “我們在六安,堅持以系統化思維為指引,通過將污水處理廠、中水廠、污泥廠、市政和小區管網改造、水環境綜合治理、入河排污口等各類水處理項目納入治理范疇。”長江環保集團安徽區域公司副總經理陳翔說。基于全域治理模式,探索初步建立了六安特色的“廠網河一體化、供排水一體化、城鄉一體、建管一體”四個一體治理方式,六安“城市智慧水管家”方案正在發揮作用。

      
    ▲淠河流經六安城區  攝影:胡九思

      如今,六安供排水提質增效明顯,污水日處理能力由18.5萬噸提升至41.5萬噸,可滿足“十四五”城市發展需要;城區污水處理量增長41.2%,COD削減量增加1091噸;城區14條黑臭水體治理全部通過住建部復核銷號。

      邊實踐邊總結,三峽集團在前期探索基礎上,創新推出以管網為重點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方案,作為第三方對城市供水、排水、管網、防洪排澇、河湖等涉水設施統一規劃、建設、運營、管理、調度,致力于解決城市水生態環境根本問題。

      目前,長江環保集團已與23個沿江市區縣簽訂水管家合作協議,注冊成立湖南岳陽,安徽六安、蕪湖,湖北宜昌、仙桃,江西九江等水管家公司,繼續推進“水管家”方案的探索實踐。

      治理模式方面,在九江、蕪湖、岳陽探索推行“廠網一體”專業化、常態化建設運營維護;合作模式方面,在行業龍頭企業、地方優勢平臺和專業技術型企業三個層面積極探索推動“資本+”模式;共建模式方面,共建共抓經驗做法在長江沿線城市積極推進實施,政企合作關系持續深化……

      
    ▲治理后的江西九江十里河水清岸綠

      堅持可持續、系統化、高質量的發展原則,如今,以實現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全環節覆蓋為目標,注重市政、水利、生態、環境等多專業、多領域協同融合的新模式新機制正在積極實踐中檢驗成效。

      
    ▲安徽蕪湖朱家橋污水處理廠分布式光伏助力水處理節能降耗  攝影:朱志剛

      五年來,“污水處理廠分布式光伏”“廠網河湖岸+生態”等方案在沿江11省市落地,生態優勢轉化成產業優勢;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天然氣、熱泵等能源相繼落地;智慧樓宇、綠色工廠、零碳園區等示范項目建設持續推進,高新產業集群與生態廊道相得益彰,為繪就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萬里長江大美畫卷增色添彩。

      綠色發展 唱響產業主旋“綠”

      曾經雜草叢生的宜昌猇亭段織布街江灘,憑借秀美的風景,引得人流如織;重慶主城區最大江心綠島廣陽島上,因為良好的生態,迎來八方游客……6397公里的長江沿岸,躍動著一處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圖景。

      
    ▲重慶廣陽島  攝影:崔徐波

      五年來,三峽集團共抓長江大保護治理力度持續加大,積極推動“廠網河湖一體”污水治理模式,努力推進“城市智慧水管家”和“城市綜合能源管家”模式……治理成效逐步顯現,長江生態質量加速改善,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也隨之越來越強。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如何發掘良好生態所蘊含的經濟價值,實現生態產品的價值轉換,成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布局重點。

      
    ▲治理后的湖北武漢豹子溪  攝影:胡九思

      連接武漢九峰山和龍泉山的水道豹子溪,曾是光谷區域有名的“臭水溝”,逢雨必澇、管網混錯、污水橫流一度是這里的寫照。

      “由于渠道容易淤塞,下大暴雨時經常積水,每到汛期,十分影響周邊工業區、居民區的環境。”時任武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劉潔回憶道,曾經的環境影響了企業入駐的積極性。

      四年前,北起九峰山,南至龍泉山,東臨豹溪路,西至光谷四路,一條10公里長的生態大走廊建設開工。

      “我們通過以豹子溪流域水環境治理為切入點,相繼開展了河道疏浚、排口整治、水系連通等一系列生態工程。”長江環保集團湖北區域公司總經理李向明介紹說。

      
    ▲湖北武漢光谷生態大走廊  攝影:胡九思

      “今天的豹子溪,不僅吸引了綠色產業入駐,高新技術產業也開始向這里靠攏。”劉潔說,良好的環境不僅極大改善了整體流域環境質量,更使這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現在,這里綠樹青草,花田花海,‘顏值’特別高。”附近居民連連感慨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豹子溪生態廊道生態縱軸建設的同時,以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為創新橫軸的全新構架也逐漸形成,一大批高新產業呈“十字軸”狀布局,讓高新產業集群與生態綠色廊道相得益彰,經濟效益反哺長效治理。

      如今,這條花田花海的超級“綠絲帶”已成為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主陣地,分布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超過10萬家科技型企業。數據顯示,2021年,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省的32%,技術合同成交額超740億元,占全省的35%。

      從重慶廣陽島山環水繞到湖北宜昌草甸青翠,從湖北武漢生態走廊到湖南岳陽活水公園,從安徽六安園林花海到浙江諸暨清澈水庫……三峽人積極加入“長江守護者”,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眼下,新一輪探索正在升級——以“水管家”為抓手,配套實施管網攻堅及商業模式正在顯現成效;打造示范引領新概念污水標桿廠和生態環保標志性工程;積極探索生態環境治理與新能源資源開發聯動……

      “我們要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到長江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具體工作中,堅定不移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綠色發展。”王殿常表示。

      編輯:任賢 毛頌平 楊思恒

    發布日期:2023年04月27日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