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English

    三峽集團再次實現瀕危植物疏花水柏枝的種子繁育

      本網訊(朱靜霞 邱利文)近日,三峽大壩副壩下方的茅坪溪岸邊,2000余株人工繁殖的三峽庫區特有珍稀植物——疏花水柏枝在此入住“新家”,承擔起野外回歸種植試驗的使命。

      遷地保護的疏花水柏枝母本

      這是三峽集團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繼2018年后,第二次批量實現疏花水柏枝的種子繁育,為三峽集團踐行長江大保護事業再添助力。

      三峽特有植物疏花水柏枝的花

      “本次繁育的種子萌芽率達95%以上,成苗率達85%以上,再創歷史新高。”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邱利文介紹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邱利文等科研人員克服困難,堅持優化調整研究方案,使研究成果再上新臺階。

      疏花水柏枝成熟種

      受相關自然環境影響,疏花水柏枝開花少,種子活力低,自然更新能力極差,野生種群分布極少,已處于瀕危狀態。2010年,三峽集團開始對其進行物種繁育研究,并用長達10年的艱辛探索,逐步累積起種子繁育的科研基礎。

      種子萌芽

      培育一棵能夠回歸原生地的疏花水柏枝種子苗,要經歷調查、引種、繁育、回歸等環節。“前期連收集種子都困難,”邱利文說,“種子像蒲公英一樣,很輕,采集時一不小心就會飄走。”

      培育成功的疏花水柏枝種子苗

      更大的困難還在后面:種子播下后能否萌芽?萌芽后能否成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科研人員都不能掌握種子最佳采收時間、幼苗生長適宜的基質配方等種子繁育關鍵技術,稍有差池,種子播下后就會全部“陣亡”。

      科研過程,是不斷糾錯和積累經驗的過程。

      疏花水柏枝種子苗移苗

      科研人員加大攻關力度,進行千百次科研實驗,屢敗屢戰,最終成功突破疏花水柏枝遷地保護、種子成熟、種子繁殖等技術難關,解決了疏花水柏枝自然條件下種子收集難、不易發芽等困難。

      疏花水柏枝種子苗上盆移栽

      2018年,科研人員首次收獲成熟的疏花水柏枝種子,并成功對其實施人工繁育。“經相關權威機構評估,該項科技成果已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邱利文說。

      截至目前,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共繁育出約5.5萬株疏花水柏枝,數千株種子苗已回歸原生地。

      生長旺盛的疏花水柏枝

      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所長張國禹介紹說:“種子繁育的成功,在疏花水柏枝的物種延續、種群擴大等種質資源保存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護坡護岸、水土保持等生態應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本文圖片由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提供

    發布日期:2020年04月12日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