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English

    三峽抗疫群英譜 | 24小時“守網人” ·湖北能源天然氣公司黨委

      本網訊(喻清卿)863公里輸送路徑、37座場站——這是一張鋼鐵巨網,也是一條民生通道。

      79名黨員,10個黨支部,200余名干部職工——這是一支保供隊伍,也是一群可敬的“守網人”。

      24小時值守,24小時保障。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他們用責任與擔當,牢牢守護著荊楚大地的溫暖之路。

      保氣源,他們使命必達

      

      緊張忙碌的調控中心

      深夜零點,湖北能源天然氣公司調控中心燈火通明。

      在陳蘇東前方的監控大屏上,一排排數據,實時顯示著湖北省內天然氣用量和輸送情況。

      作為湖北省天然氣資源調控平臺,湖北能源天然氣公司承接國家級干線氣源,經過統一調配管理,滿足省內各個市、州用氣需求,覆蓋全省70%的區域面積。

      輸氣、停閥!在陳蘇東的操作下,天然氣沿著一道道鋼鐵巨網,源源不斷地輸往千家萬戶。

      當最后一座站點輸氣結束時,窗外的天空已經微微泛白,陳蘇東拿起筆,在臺歷上劃上一個對勾,這已經是疫情發生以來,他連續畫下的第71個記號了。

      1月25日,公司黨委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啟動公共衛生事件紅色預警、I級響應。一場防疫保供戰隨即打響。

      疫情緊急,命令如山。

      一邊要對接上游氣源供應,一邊要全力保障2000多萬下游居民和工商業用戶用氣,點多面廣、千頭萬緒,這里不僅是天然氣輸送的“大腦中樞”,更是這場抗疫保供戰役的指揮部。

      “我是黨員,這個時候不上,什么時候上?”剛剛做完手術的何鑫,不顧家人反對,主動要求加入人手緊張的值班隊伍。

      大年初五,賀新群駕駛著私家車,一路“過關斬將”,穿過重重封鎖,從十堰逆行返漢。“我是天然氣保供員,我要回崗!”一路上,這句話他不知道說了多少遍。

      從1個人到10個人,從省內跨越省外,10天不到,一支生產調度隊伍再度集結。

      “白班10個小時,夜班14小時,三班兩倒。”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承擔著保供的壓力,10個人的生產調度小組迅速投入戰斗。

      “石首今日申請調增1.5萬方天然氣!”

      “仙桃站點發生故障,急需搶修支援!”

      ……

      一道道指令精準發出,一個個報警及時處理。

      70余天的堅守,24小時不眠不休,換來的是天然氣輸送使命必達。

      截至4月12日,公司年累計輸送天然氣6.05億立方米,占湖北省全省用氣量的三分之一,為全省多家定點醫院、疫情防控醫療生產科研企業等抗疫一線和居民的用氣、供熱提供了堅實的氣源保障。

      守管網,他們盡心盡責

      頭戴一頂安全帽,肩挎一個背包,畢勇正行走在一處荒無人煙的崎嶇丘陵上。

      雜草中立著的黃色水泥樁,約莫一人高,一根一根伸向遠方,下方埋著的正是天然氣長輸管道——這段路,畢勇已經記不清獨自走過多少趟。

      管網的安全平穩運行,對保供氣工作意義重大。1月24日,鄂州"封城",面對鄂州站點其他同事無法返崗的情況,畢勇一人挑起了守護站點天然氣管道的重擔。

      天然氣運輸管道,往往覆蓋多個市縣,跨越多個城鄉,在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嚴控嚴防中,畢勇堅持一天兩趟奔波在外,開車、步巡甚至爬坡過河……一人一車,守護著鄂州站點30公里輸氣管道的通暢與安全。

      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在湖北能源天然氣公司,這樣的事例不止畢勇一個。

      

      冰雪中的神農架酒壺坪加液站

      2月,寒風呼嘯,風勁雪急。連日的降溫,讓神農架林區變成一片林海雪原。在通往酒壺坪的路邊,兩個集裝箱中透出來的微微燈光,為四周帶來一絲生氣,“90后”郭濤已經在這里獨自堅守了26天。

      為了更好保護神農架林區生態環境,2019年,湖北能源天然氣公司在此處建設了一座加液站,為來往旅游大巴加注液化天然氣。

      說是加液站,其實就是兩個拼湊而成的集裝箱——一間用來放置加液設備,一間就是郭濤的“家”。

      

      天然氣管道巡檢

      山里的生活孤獨寂寞,生性愛熱鬧的他,過得有點兒“憋屈”。沒有人說話,郭濤就用工作將日子填滿。每兩小時一次設備巡檢,實時監測儲罐壓力,堅持設備維護保養,“疫情期間輪崗困難,我還年輕,多做一些是應該的。”

      穿越湖北12個市、州,在這張由863公里的長輸管道,37座場站交織而成的鋼鐵巨網上,正是有了一個又一個守網人,才有了氣通萬家的溫暖。

      護安全,他們全力以赴

      無論何時何地,安全,永遠是懸在頭頂的一把利劍。

      在這場抗疫保供戰中,還有這樣一群安全衛士,他們就像是風暴眼中的“急救隊”,哪里有需要,就飛奔去哪里。

      大年初三晚上,云夢分輸站的兩臺循環水泵發生故障,循環水系統無法正常運行。云夢站點同時保障云夢、孝感、安陸居民用氣,一旦出現閃失,將嚴重影響三地居民疫期生活。

      接到求援電話,應急保障中心立即派遣人員驅車趕往現場,經過一天緊張的搶修工作,終于恢復了循環水系統,未對下游用戶用氣產生影響。

      這樣的工作場景,對應急保障中心黨員呼延亞楠來說,再熟悉不過。

      

      應急維修

      做出如此選擇的,不止呼延亞楠一人。疫情襲來,應急保障中心75%的員工堅守一線,支部14名黨員有11名在崗。

      他們不僅為安全生產保駕護航,也為一線人員送上安全的保障。

      天然氣輸送點多面廣,室外作業頻繁,如何保障一線人員的防疫安全,是公司黨委關心的大事。

      在公司黨委的安排部署下,各支部通過各種渠道進行物資采購,仙桃產的口罩、潛江來的消毒粉……一批防疫物資很快備齊。

      封城之下,重重關卡,出不去,進不來。“我們申請隨車去送物資。”應急保障中心張文龍主動請纓。

      他招呼上七八個同事,兵分三路,驅車趕往各個場站,一路“過關斬將”,多方協調,餓了就用保溫杯里的熱水沖上一包泡面,累了就在車里打一個盹,三天時間里,他們幾乎穿越了整個湖北版圖,終于把將防護物資全部發放完畢。

      每次外出,都意味著感染風險增加,他們卻義無反顧選擇在外奔波。“我們多走一趟,安全就多一道屏障。”張文龍說。

    發布日期:2020年04月14日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